- 祖国的山河风景如画,秀丽的山川遍布海内,今天笔者给大家聊聊这几处的风景,没去的小伙伴可以在闲暇之余,约三五好友,一起领略下这泱泱中华的风景如画
黄山风景区
- 黄山风景区一直以来是最受国人以及国外友人喜爱的山,它不仅是国家5A旅游景区,还是世界地质公园,以及是世界遗产文化。黄山风景区很大,如果不乘坐缆车,步行的话,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,才能爬完整座山,所以很多人都提起预订黄山景区的宾馆,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到日出、日落,运气好还能看到云海,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黄山风景区便宜的宾馆,都是男女宿舍,并不是单间。

西递宏村
- 西递宏村是安徽徽派建筑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村落群,村里面都是古典古风的徽派建筑群,而且历史悠久,有的距今已有上千年了,不过现存的古建筑物,大多都是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物,典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。

九华山
- 九华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,去九华山除了烧香拜佛以外,还能体验攀怕的乐趣,九华山里的山路纵横交错,四通发达,不像黄山的道路都是用石头砌成的,所以爬九华山一定要穿运动鞋或者穿登山鞋,切记不要穿高跟鞋。

九华天池
- 九华天池和九华山离得很近都坐落在池州境内,九华天盘龙岛住着越裔小矮人,这些小矮人们都多才多艺,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二。他们在岛屿上仍然过着原始般的生活,光着脚丫,穿着简陋的服装,穿梭在丛林里。

白马尖风景区
- 白马尖是大别山的主峰,海拔1777米,坐落在安徽六安市霍山县太阳乡,与安庆市的岳西县交界。白马尖是中国的10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,曾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,就是来到这里。从霍山县城出发去白马尖全程都是青山绿水,山路十八弯,很适合游山玩水。

船舱花海
- 船舱花海离白马尖主峰很近,坐落在陡沙河温泉小镇周边,距离投资16亿开发的温泉小镇开车只要十几分钟的路程。它目前免费对外开放,不要门票,400多亩地都种滿了福禄考、粉黛乱子草等花海,一年四季美翻天。目前,船舱花海还在扩建中,不知道彻底修建好了会不会收费。

天堂寨
- 天堂寨坐落在安徽六安金寨县,它离白马尖、船舱花海很近,开车能直达,大约需要1个小时左右,天堂寨是国家5A旅游景区,它是中国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,因此有“植物王国”、“花的海洋”之称,自古以来天堂寨就是军事要地,抗日战争的时候,金寨县的人们积极参加战斗,保护国家,金寨诞生了很多大将军,因此被称为“中国第二将军县”。

天柱山
- 天柱山位于安徽安庆市潜山县,是安徽三大名山之一,和黄山一样都是国家5A景区,世界地质公园。只是因为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太有名了,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天柱山,其实安徽的山特别多,而且都很大,有很多很美的山都没有开发出来,比如霍山的睡美人山。

- 河南菜俗称豫菜,有她独有的地方特色,地理位置地处平原,作为传统农业大省,一年四季气候分明,河南人民以种植粮食等农作物为主,以面食为主食,农副产品丰富,烹饪方式也是多种多样,蒸、煮、拌、炒、炸,应有尽有,味道也是营养健康,下边给大家一一介绍。
烩面
- 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,每隔几百米就会有烩面店,有合记、刘记烩面等,并且店面也都不小,烩面以其筋道的宽面做法和肉类浓汤的熬制作为河南的代表性美食,能够快速补充能量,价格公道实惠,深受食客们的好评,汤汁晶莹白亮,香味浓郁,吃的时候还可以放点葱花、香菜、甚至大蒜调味,还可以去买好烩面片自己在家做。

水煎包
- 水煎包,特色传统风味小吃,属豫菜菜系。豫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,起源于东京汴梁城(古都开封),在华北和中原地区颇为流行。口感脆而不硬,香而不腻,味道鲜美极致。

道口烧鸡
- 安阳滑县的道口烧鸡,与北京烤鸭地位相当,采用多种名贵中药精制而成,做法地道,口感香嫩,对身体的滋养保健功能极好,作为送礼佳品也非常实惠健康。

红焖羊肉
- 新乡红焖羊肉,更是结合了南北方火锅的吃法而研制出来的中原人口味的火锅,非常适合冬季吃,再加入一些冬季的应季蔬菜如萝卜、土豆、豆腐、白菜、青菜等一块炖着吃,强身健体,老少皆宜。

胡辣汤
- 逍遥镇胡辣汤,里边有豆腐皮、木耳、粉条、面筋、黄花菜、牛肉等,香辣可口,店里一般还会有菜角、油条、包子等搭配吃,喝的时候也可以少放点醋、香油、葱花调味,超市也有卖的胡辣汤料,但一般自己做不出店里的那种正宗的味道。

扁粉菜
- 安阳扁粉菜,也是超级好吃到忘不掉,安阳人最爱吃的美食之一,而且是早上就开卖的,这个可以说是既是菜也是饭,以粉条为主食,另外还有豆腐、青菜、花生、猪血等,看着也非常有食欲的,在铁锅里制作而成,出锅时可以少放点辣椒,价格也很实惠,路边随处可见有很多这种小店。

炎黄二帝
- 炎黄二帝:指汉族神话中的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。在诸多汉族或中国的史书及记录中的神话,这两个部落首领是在上古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形成汉族文明(或华夏文化)的起源或中国皇朝的起源。
炎帝
- 在晚清之后炎黄子孙一词成为汉族的代称,为中华民族国族的重要组成份子。
- 《国语》:“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,生黄帝、炎帝。黄帝以姬水成,炎帝以姜水成。成而异德,故黄帝为姬,炎帝为姜。”《国语解》:少典,乃黄帝、炎帝之先,但非黄帝、炎帝之父。《史记》:“轩辕之时,神农氏世衰”。《解诂》:“赤帝者,炎帝神农之后也”。赤、炎义通,神农以来至轩辕之时炎帝世朝已历五百年。炎黄中的炎帝,实乃最后一代炎帝。神农、少典,皆炎、黄之先。《易传》:“包牺氏没,神农氏作”,“神农氏没,黄帝尧舜氏作。” 炎黄二部落联合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华夏族,并奠定了了华夏文明的基础。
- 炎帝是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的名称,从神农开始至其后裔子孙,也是各部落联盟公推的天下共主,因以火德王,故称炎帝。
- 神农部落末代首领炎帝,姜姓,烈山氏,距今三千年以上生于烈山(今湖北随县烈山)。以后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融合,形成华夏族。黄帝之妻嫘祖之父孙姜雷为神农氏的第十一世孙(被封为六合方山侯,方山即今江苏南京六合方山,姜雷以山为姓,改名方雷)。

黄帝
- 黄帝为《史记》中的五帝之首,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,中国历代皇帝多为黄帝设庙祭陵等来取得象征的统治正当性,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,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;有学者以文献证据认为是始于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,从中国传说时代的三皇与五帝中脱颖而出,成为汉民族以至为中华民族的祖先。
- 炎帝和黄帝曾有姻亲关系,为神农之后。据载,“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,生黄帝、炎帝。黄帝以姬水成,炎帝以姜水成”,炎帝部落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发展,而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,居住着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(有说独苗族),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,炎帝不敌而退。
- 据说因“炎帝欲侵淩诸侯”,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,这是中国历史上流传记载下来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,称为阪泉之战。面对着统领熊、罴、貔、貅、䝙、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,炎帝终告不敌,与之结盟并归顺之,黄帝代炎帝而为天子。
- 炎黄联盟不断扩展,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,但蚩尤始终不服,双方势同水火,蚩尤带领着九黎,与联盟大战于涿鹿(今河北省涿鹿村),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,称为涿鹿之战。最后蚩尤被打败。从此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了。“炎黄子孙”一词是中国学者对中华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。

- 炎帝相传姓姜,这或许显示其曾以羊为主要肉食(有说因为生于姜水),并显示仍依存有母系社会的传统,羊加女合二为一(另姬、姒、姚、嬴都有此特征)。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。《帝王世纪》云:‘神农氏,姜姓也,母曰任姒,有蟜氏女,名女登;为少典妇,游于华阳,有神龙首,感生炎帝。人身牛首,长于姜水。有圣德,以火得王,故号炎帝。初都陈,又徒鲁。又曰魁隗氏、连山氏、列山氏。’可见炎帝部落是以牛为图腾崇拜。
- 据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:“炎帝之妻,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,炎居生节并,节并生戏器,戏器生祝融。祝融降处于江水,生共工。共工生术器,术器生方颠,是复土壤以处江水。共工生后土,后土生噎鸣,噎鸣生岁十有二。”炎帝是农神,始教天下播种五谷,尝遍五谷,这是炎帝与神农氏渊源;炎帝又是火神、灶神,始教人民摩擦生火而热食,用火来铸造金属器具,因此炎帝的后代后祝融这样的火神。
- 据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,白嘴赤足的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所变。据《路史·后纪四》,蚩尤也是炎帝后裔,并驱逐炎帝及其后裔榆罔,并与黄帝大战于涿鹿。不死战神形象的巨人刑天,是炎帝的部属。